各种全球性威胁,比如能源短缺、成本上升,以及遏制温室气体排放立法的增加,在我国,如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确立了单位GDP能耗下降16%以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将17%的目标,以及《节约能源法》、《可再生能源法》、《循环经济法》、《清洁生产促进法》、《森林法》、《草原法》等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源立法与环境立法的相继颁布和实施,都推动了该标准的制定。通过实施该标准,各种规模的企业不仅有潜力实现大幅财务节约,还可以通过声明其提升可持续发展的承诺,提高他们的声誉
ISO50001“能源管理体系”是由IS
通常我们所见到的能源管理体系标准有ISO50001和GB/T23331,他们的区别在于:
1、ISO50001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能源管理委员会制定的,是由ISO/TC242技术委员会负责的。
2、GB/T23331是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根据ISO50001国际能源体系制定的在我国进行推行的能源管理体系认证。并制定了《GB/T23331-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》。该标准于2012年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,修订重点在于等同采用了国际标准ISO50001:2011的要求。并于2013年10月1日开
能源管理体系建立的基本步骤
1、领导决策与准备
(1)管理者的承诺
(2)任命管理者代表
(3)提供资源
2、范围界定
(1)企业的活动范围
企业的活动范围即企业的活动领域,包括与企业的产品实现和服务提供有关的活动,包括管理活动(如办公场所和办公车辆)、产品和服务实现活动(电气运行、维修车间、公用工程)和生活活动(职工食堂、浴室等)等。
(2)
随着能源体系近年在国内大力推进,全国各地耗能企业都纷纷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。
目前,能源管理认证证书分为:GB/T23331认证证书与ISO50001认证证书
两者的区别在于:
GB/T23331认证证书是国内经认监委批准授权的认证机构,颁发的证书是在国内有效的证书。
而ISO50001认证证书是经国际认证授权组织批准授权的证书,一般是国际认证服务机构颁发的证书,该证书可以在国际上100多个国家通用。目前该证书还未被国内所等同,因此在国内还不能使用。
目前
与其他体系基本一样。要进行能源因素的辨识,识别优先控制的能源因素,进行法律法规的识别,设立目标、指标,针对优控因素制定管理方案、应急预案等。编制能源体系管理手册、程序性文件和作业指导书,可以和其他体系整合,完全融入到其他管理体系中,或直接在其他体系文件中增加能源管理的要求。然后就是运行控制,检测能源绩效,开展体系内审、管理评审等。在认证之前必须使体系运行3—6个月,进行了完整的内审与管理评审,并得到闭环。
需要向认证公司提交的资料有:能源管理体系手册、程序性文件、企业合法经营证明、企业能源